德国行,寻梦路

2017-10-20 9:33:27 人气: 来源:托普斯

   2017年中的交流学员 郭涵 马鸣川 张随


     下了飞机,穿过白雾笼罩的山丘,便到了比格斯学院。白雾霭霭,晨曦微光透不过那厚重的云层,大地显得有些阴冷。吃过午饭,我们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好奇,却因未来的未知又增添丝丝畏惧。
第一天晚饭,我们和德国同伴们坐在同一张一个桌子上,双方却说着各自的语言。语言障碍在我们之间竖起了一栋高墙,上方弥漫这尴尬的气氛。但情况渐渐有了改观。我们用英语交流,渐渐有了话题,时常有说有笑、结伴而行。白天我们一起制订了规则,共同制作了城市的立体地图,成群结队在各城市旅游;晚上一起在台球桌、扑克牌室、桌面足球室、保龄球室等休息娱乐场所中里玩耍畅聊。跨国的隔膜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各自国家文化的分享。
     德国与中国同在地球村,而从生活习俗,教育体制到社会文化,都大有不同。例如:
1.德国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教堂,德国人的个人生活经常与宗教或多或少的有所关联。
2.德国不允许布置假期作业,要求老师讲解所有的题目并根据反馈调节课堂进度。德国学校没有摄像头,允许谈恋爱等等。因此,德国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并有机会学习利用自由。我发现德国学生一般都多才多艺,从艺术到体育,总有几项精通。有了爱好,不仅可以让课余时间更多彩,还可培养个人个性。还有一点,就是课业压力小,让德国学生更重视亲友生活,也算是人格的健全。
3.在文化交流期间,我们有幸参加了当地本国居民与难民举行的派对,派对的目的是降低难民对德国的隔膜感。期间,难民孩童一直在追逐笑闹,青年面带微笑,热情地和我们握手、一起自拍,年长者在安详地享用晚餐,似乎已经摆脱了战争的阴影。当地的政府和自发者也在一起为难民找住所,安排教育和文娱事宜,安排工作。有人说德国人是闭塞的,而德国在难民方面确实最开放的一个。如此的人文主义关怀,离不开教育,离不开两次世界大战后彻头彻底的反思,令人不禁生出尊敬之感。

     德国人虽然很多信仰宗教,但几乎都支持政教的完全分离。在明斯特,在这个三十年宗教战争结束的地方,有过太多血雨腥风。而宗教战争不仅是为宗教而战,而且还为与其参杂的政治权益而战。所谓的神圣之战不过是各国君主势力的勾心斗角,但是德国丧失的三分之一人口中,又有几个是君主呢?对此反思为:政教分离。宗教存在于私人足矣。
旅途中,自然景色很美。成片针叶林郁郁葱葱,与湖泊中倒影辉映;河流蜿蜒,娟娟溪流流入天边;蓝天白云,配上山谷薄雾,引人遐想……科隆大教堂聚合了上百年人类智慧,经历了战火,仍然屹立于天地;小古镇老房子与城堡,还在低语,诉说中世纪往事……自然历史保护工作好得令人惊叹。
     景色更美人更美。不管是小组合作式的讨论,城市建设时的互助与赏识,旅途中的谈天说地,夜幕降临后的各种搞怪狂欢,还是family day的各种精心准备与温馨招待,都让我们在异乡有了家的感觉。
     十一天说长不长,说短还真是挺短的!好在十一国庆仍能见面,我们会把那份温情加倍送回。

固安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