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

2008-11-28 15:34:55 人气: 来源:http://www.thomas-school.com

 
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 —— 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职业的原因,让我偶尔关注央视的一个心理访谈节目,我注意到一个不幸的现象,凡是因为少年儿童心理行为出了问题而寻求心理干预的案例中,在孩子扭曲的心灵中,没有例外的能够从中找到父母的阴影,最终,对孩子的心理干预与治疗,往往先从矫正父母的行为开始,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什么所谓最伟大的父母之爱却造成了对孩子深远的伤害?
 
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应该有三个阶段,它们是依赖期,独立期和相互依存期。在今天这个高度复杂,分工高度专业化的社会里生存,学会坚持原则,彼此妥协,争取自己的利益,尊重自己感受的同时也考虑别人的利益,兼顾别人的感受,在双赢,而非我赢你输或你赢我输的关系中互动,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条件。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完成这三个成长过程,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依赖别人,不停的抱怨;有的人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缺乏妥协与合作精神,父母在这些人格形成过程中其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在与孩子的交往互动中,努力避免一些误区,把父爱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建立平等关系,尊重是赢得的,不是自动获得的:关注孩子的需求,认真倾听并答复孩子的问题,要知道,没有愚蠢的问题,倒是完全有愚蠢的回答,当不知如何作答时,坦诚地告诉孩子,并建议一起寻求答案,这不会让孩子鄙视,反而让孩子知道未知世界是无穷的,同时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和孩子交流时尽可能俯下身去,和孩子保持平视,这给他们一种平等的心理暗示,在自己行为或语言不当时,要向孩子道歉,而不是利用自己做父母的地位与权势敷衍过去,只有这样并坚持下去,当孩子十二三岁青春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和朋友网聊或发信息时,当你急切想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时,他们才有可能愿意与你交流。
 
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你看人家,学习多好,我如果是他/她的妈妈该多好啊!”,“你就不能给爸爸争口气,爸爸有你这样的孩子真倒霉”。。。这些话传递出来的潜台词是:如果你达到某种条件我们才爱你,现在你还没有达到这些条件,所以我们对你很失望,还不爱你。这会让我们可爱的孩子伤心欲绝的,让他们觉得被冷落,被抛弃,寻求被爱的本性会驱使他们到别处寻找爱。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我多会给予适当表扬,表扬集中在她做的事情,而非她这个人身上,过分表扬其人,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膨胀,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而用虚伪和谎言来掩饰;批评时也一样,批评的是所发生的不当的事情,而非人,我的态度是:甭管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你永远是父母的宝贝,你永远可以到父母这里来寻求爱,支持,关心和建议。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独立意识:磨蹭拖沓,做事不专注可能是很多孩子的问题,我的孩子现在这个问题依然较重,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很可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帮助形成的,当孩子知道你还会去叫他/她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在你第一次叫他们起床时起来,更不会自己起床;当他们知道洗漱吃饭磨蹭,上学要迟到时,上火着急,寻找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人是你时,他们自然不会抓紧;当他们知道吃饭时把饭菜掉在餐桌或地上父母或爷爷奶奶会替他们收拾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倍加小心,这时,你的唠叨抱怨指责,除了让孩子流眼泪心情恶劣外,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不如让他们适当承担一些自己行为的结果,让他们迟到并被老师批评,让他们自己收拾起在餐桌上的饭菜…自己体验比别人告知更深刻有效,这些结果和代价毕竟不大,是他们可以承受承担起的,他们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也是迈向独立的第一步。
 
与此相关的还有尊重孩子的决定和选择,人们常常忽视一个重要的概念:有价值,有意义,成功的一生其实是一连串相对正确的选择构成的,相反,人们只需要两三个重大错误,就足以把一生毁了,可见敢于选择,善于选择的的重要性。父母们出于对儿女的爱,本能的替孩子决定或武断的干预孩子的选择,但作选择是需要反复体验和实践的,缺乏实践的人在遇到选择时往往出现选择恐惧,让别人替他们选择。因此,我和女儿沟通时,经常寻求她的意见和看法,并时常按她的选择去做,当发现此路不通时,再和她分析不通的原因,希望借此帮助她学习作选择,道理很简单,父母不能永远替孩子作选择。
 
我的女儿是个很平常的孩子,是个学习成绩平平,没有任何特出才能,从未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孩子,但她是我的宝贝孩子,我希望她有健康美好的人生,有安身立命的本领,有修身养性的意志品格和道德修养。我不要拔苗助长,不要急于求成,我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厚积薄发,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让相爱的人距离更近,只有一种爱除外,即父母对儿女的爱,它是为了有朝一日孩子可以成功的离你远去。为此,我会倾注一个家长的爱心和成人的智慧。
 
 

固安人才网